2018/06/026 Everything Connects. E-Letter. Issue 13.
目的是過程,不是終點
今天,想和你們談談「目的」這件事。
最近若有機會和他人見面,談到自己的近況,偶爾聽到一些問題,像是:
「你怎麼評估這件事的效益?」
「這樣做的會不會影響力很小?」
必須很誠實的說,對於這些問題,我確實無法有自信的說我在做的事是如何符合效益,是如何有市場性。當然也時常回頭懷疑、質問自己,到底現在在做的事情具有多少價值?值不值得?
但如果我們凡事都需要先用「效益、cp值」來過篩眼前這件喜歡的事,也只做能夠幫助我們達成目的的事,那麼我們很有可能因此錯失很多珍貴而美麗的人事物,而我不願那樣;因為達成目的固然重要,可是真正珍貴的事物必定埋藏在過程裡。
「目的」好似是我們自孩時就被教導應該重視的事。當然,我贊成心中存有目的/願景是重要的,它能幫助我們獲得向前的力量。可是,我認為在前往目的地的過程中,有一些很細微的心態差異,可能會影響著我們經驗的故事。
在思考目的之前,或許我們應該多花一些時間思考:
「為什麼我想要到那裡?」以及「我想要在途中看到些什麼?」;
而盡量減少去想:「我還想要去哪裡?」「到了那裡能看見什麼?」
這是專注在兩種不同觀點的問題:一個是過程;另一個是結果。
為什麼過程可能比結果更為重要?讓我們回首想想過往的經驗:那些你曾熱切渴望達成的目的,在實現以後,那份喜悅在你的生命裡維持了多久?而在那之後,你的生命裡有多少時間繼續與煩惱和痛苦相伴?;又有多少時間和那份達到目的的喜悅與滿足在一起?
我不知道你的答案是如何,但從我自身的經驗中,我看到的是抵達目的地的喜悅是十分短暫的,而且我們永遠不會停止為自己創造下一的目的地;它們固然是美好的里程碑,但不足以讓我投注所有的目光於前方,而忘了欣賞沿途中的風景。
我更想試著相信,在路途中觀察、感受到的一切,會遠比抵達目的地所獲得的成就感來得豐盛。目的的本質應像是指針或地圖,幫助我們有徑可循,使我們在路途上不至於太迷惘;可是行走本身,應該才是生命的本意。
在這裡,附上我最近在書上讀到的小故事:
「有一對兄弟相處不睦,其中一人永遠在埋伏,不管遇見什麼都要襲擊,手中還握有寶物就急著尋找下一個,他舞動著盾,咒罵他擁有的東西;而兄弟裡的另一個,並不攜帶什麼武器,只是漫遊於曠野,看見每一片葉子、每一根樹枝、每一塊碎石都加以端詳,所擁有的都加以讚美。」
所以如果可以再次好好回答前頭提到他人問我的問題,我想要這麼說:「在做的事情是否有效益,端看你如何看待生命」;「想要創要多大的影響力,端看你能用幾分力量來影響自己」。
Everything Connects
王涵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