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| ISSUE 22 | 如何更了解自己?


2018/09/05 EVERYTHING CONNECTS. LIFELOG. ISSUE 22.



最近在經歷眾多的心情轉折後,隱約感覺到自己變得更加穩定了,像是樹根開始向下紮根一般。


這種穩定並不是一切風平浪靜了,而是像大海ㄧ樣,海面上仍會有一道道的浪來襲,儘管仍有起伏與波動,卻同時感受到海底深處的那份穩定與平靜。


我覺得這份深處的穩定來自於我開始更加了解自己。真正的,了解自己。

今天,就來和你聊聊關於「了解自己」這項人生十分重要的課題。


在這篇文章中,我想用兩種不同的角度,與你分享我如何更了解自己,分別是「向內探索」以及「向外探索」:

 



向內探索 — 傾聽內心的聲音


很多時候,當我們要對一件事情進行反思,往往都只看到事情的「表面」。我們檢討的大多是「這件事本身」以及「人的行為」,可是卻很少去想:「為什麼?」。


試著多傾聽內心的聲音,不停留於事物的表面,將觀察滲透到內心深處的本質。


所有事件與行為的發生,必定都來自一個人內心的「初始意念」,而這樣的初始意念,才是造就一件事情/問題誕生的原因,也才是一切的根源。


透過對內心的觀察與反思(而且要赤裸裸的),是了解自己最重要的第一步。經過一層層挖掘,在過程中便會越加了解自己。


而你每週所看的生活週誌,也是一種屬於我的自我了解方式。透過這樣真實、不遮掩地觀看自己,觀察自己最近的狀態如何?觀察是什麼造就了這樣的狀態?而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反應?

如果你挖得夠深,便會發現這份根源不會再是停留於「事件本身」,而是「人的某種情感」,而它多半是一種暫時看似無解的情緒。


什麼是無解的情緒?就讓我接著從「向外探索」的角度來解釋吧!


向外探索 — 善用外在事物的力量


這裡所說的向外觀察,包含兩個部分,一個是透過知識獲得、另一個則是從他人身上學習:


藉由知識更了解自己




當對自己有一定程度的觀察後,無論是對於自己的長處、短處、習慣和心態都有更多的了解。比方說,我觀察到自己容易感到焦慮時,多半和「與人接觸」、「在意他人的看法」有關。這便是我前頭提到的「看似無解的情緒」,因為儘管我注意到這種情緒了,卻仍然不知該拿它如何是好。


而在這個階段,我認為透過閱讀、吸收有幫助的知識,是關鍵的一臂之力:

當我開始閱讀關於內向者的書籍(想當然爾在挖掘自我的過程中,注意到了有一部分的我應該是個典型的內向者),才發現原來內向者的大腦機制和外向者有所不同,其反應速度、舒適的溝通模式、思考特質、行為表現,無論在身理或心理面相都有先天上的不同。


內向的人習慣思考周全再行動、習慣聽多於講、步調較慢、容易受影響、偏好書面溝通、擅長獨立作業、表達方式謹慎、較敏感、容易過度自省。


過去我一直視我所擁有的這些特質為不好的、需要被改進的地方,總是懷疑是不是我不夠好?(恐怕這也是容易過度自省所致吧)。從來沒有想過,這樣的我也是「正常」的,只是不一樣而已。


這是一種從「這是我的問題」變成「我了解、接受我是這樣」的過程。


透過真正了解與接受自己的樣貌,我們將不願再次扭曲自己、扭曲他人,更不需要為了符合他人期待而改變自己。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了解,能給予我們真正的自信。



 

特別補充說明一下:這樣的了解與接受,並沒有帶負面消極的意思,而是一種不逃避、不掩飾的狀態。如果真的不喜歡某個部份的自己,那就正面(不帶責怪)的去改變它!

在此送上在《安靜是種超能力》書中轉述華盛頓商學院亞當・葛蘭特(Adam Grant)的一段話:


「了解自己的個性,但不要被束縛。越理解自己時,越要更有意識地去突破自己的極限,不要被標籤限制自己的可能性。」

藉由他人更了解自己



從他人了解自己,就像是在上週ISSUE 21 《不真實的擔憂退散!》與你分享參加活動觀察到的故事,藉由觀察台上的人,反思很多自己所畏懼的部分。又或者在平時與他人接觸的過程中,從談話及對方的反應仔細觀察,便會感受到不管是表面上看起來是怎樣的人,也都會有不安、沒自信、脆弱的時候。


這讓我能對自己不夠好的部分更寬容,同時也對他人更懷善意與慈悲,因為我們都相同。



幫助了解自己的小建議✍


建議你可以用文字(或是任何自己喜歡的方式)記錄下你的觀察,透過這樣的過程,能幫助你整理思緒。紀錄的結果不重要,重要的是產出的過程對自己產生了解與意義!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|ISSUE 55|嗨,2020的你,好嗎?

嗨,好久沒有寄信給你了,2020之初的你,過得都還好嗎? 我的2020之初,有點如同社會整體氛圍的混亂與不安,但卻也從中不斷省思許多事情。 2019忙了整整一年沒停歇,還沒有機會停下來去思考太多,下一場活動就得開始著手準備了。很難得在年底忙完後,到2020初的現在,我擁有很多時間思考想在下一步挑戰什麼。 但老實說,思考至今,我仍然沒有答案。突然覺得此時此刻,好像沒有什麼事情讓我想要奮不顧身去完成了

bottom of page